中国公共管理学深度工作坊 “基于中国治理实践的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创新”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5/23 07:23:49来源: 浏览次数:

缤纷初夏,珞珈成荫,519日,中国公共管理学深度工作坊基于中国治理实践的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创新在武汉大学美高梅MGM电子娱乐游戏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美高梅MGM电子娱乐游戏主办,《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编辑部提供学术支持,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等8所高校院所的16名学者报告各自论文,30余名校内外学者、学子参加了工作坊。

图片1(全景)

活动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由《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编辑部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书海副教授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毅教授以“社会信用视角下网红直播带货的机制分析”为题,分析了社会信用环境下网红成功“种草”和带货“翻车”的微观机制,认为带货网红在平台经济场域下利用社会信用进行变现过程中,因市场发展无序等原因出现社会信用挤兑现象,进而演变为平台、商家、网红及消费者价值共毁的不良后果。最后,他基于信用监管提出了网红直播带货的治理思路与对策。

图4(张毅)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袁方成教授以“超越执行偏差:作为治理工具的政策执行及其逻辑”为题,介绍了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执行偏差”现象,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偏差”的类型、原因、影响及其在不同治理层面上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梳理。他提出,政策执行不仅仅是特定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更是基层政府应对复杂治理需求、平衡多方利益、实现福利普惠与和谐稳定的重要工具。

图3(袁方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郑子媛博士以“财政卫生支出结构、医疗受益归宿及其优化路径”为题,从“补供方”“补需方”“强基层”“重预防”角度考察了政府卫生支出结构的受益公平性问题,指出政府卫生投入不同路径具有不同的政策瞄准性和配置效率,并结合研究结果从支出流向、资金管理、体制改革三个层面探讨了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优化路径。

图5(郑子媛)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冷向明教授以“国家‘末梢’的延伸:治理重心下移与小区治理体系优化”为题,指出现有研究对小区概念界定、整体性分析视角以及小区居民角色功能的忽视,分析了当前小区治理体系的运转存在“非完整治理”的现实困境,进而针对如何优化小区治理体系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业主物权-自主边界-小区认同”三维的理论框架,并阐释了优化小区治理体系需要调处的五对重要关系。

图6.(冷向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璇博士以“工作要求-资源视角下的公务员知识隐藏为题,指出组织成员的知识隐藏现象逐渐引起学界关注,但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私营部门,缺乏对公共部门的现实关切,故基于涵盖我国东、中、西部493名公务员的样本数据,通过路径分析及响应面分析后得出了工作要求工作资源工作要求-资源匹配情况三个维度对公务员知识隐藏的不同影响。

图7(马璇)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雅勤教授以“基层民主协商中的话语藩篱及其跨越”为题,分析话语形式与基层民主协商效能的逻辑联系,指出基层协商治理中存在的话语操控与公共性破碎困境。最后,她提出从摧毁藩篱和另辟蹊径两个角度来重塑基层民主协商的话语系统。

图8(张雅勤)

美高梅MGM电子娱乐游戏马雪杨博士以“打破研究方法的学科惯性:作为公共政策研究新选择的亲身体验法”为题,介绍了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的亲身体验法,指出现象学和公共政策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并借此说明亲身体验法在公共政策研究中发现新知识、构建新理解等方面的优势。

图9(马雪杨)

美高梅MGM电子娱乐游戏容志教授以“系统观念视阈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形态”为题,根据系统理论提出了“环境—功能—路径”的整体分析框架,指出当前风险环境存在风险复杂化、风险复合化、风险持续化的特点,并提出公共安全体系功能应向整体性、能动性和统筹性发展。最后,他指出应从协同治理、综合治理、韧性治理三个角度调整公共安全体系与各要素关系,从而实现优化应急管理体系的目标。

图10(容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王忠副教授对上半场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他认为,上半场的8场汇报都是基于中国治理实践总结梳理的治理经验,彰显了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紧扣工作坊主题,且议题广泛、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展现了中国学者的担当。他期望工作坊能够继续开办以推动学界理论水平的提升。

活动下半场由《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编辑部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口与健康学院梁海伦副教授主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王忠副教授以“碳中和如何影响资源型城市社会生态韧性——基于fsQCA方法的实证研究”为题,指出碳中和与城市韧性在发展目标上高度一致,且城市韧性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条件,分析了碳中和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效果、数字技术创新影响社会生态韧性的三条路径。最后他指出,政府需要继续承担引导责任,关注企业的技术转型升级并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分类施策。

图13(王忠)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姜庆志副教授以“统合的简约主义:基层复杂公共事务治理的组织风格研究——基于Z违建整治的案例分析为题,指出中国基层治理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并产生了诸多解释路径,但也形成了费解的概念迷宫,故提出了基于统合简约的基层复杂公共事务治理的运行机制,强调基层治理需要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并存。

图14(姜庆志)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蔡长昆副教授以“从松散到异化:陷入困境的政策工具理论”为题,介绍了中国政策工具理论的研究现状,认为中国政策工具理论的使用存在理论应用完整度低、理论发展层次低、方法严谨性低、理论累积性弱的问题。最后他指出应当将西方理论更好地整合到中国政策过程的研究议程中,并在中国制度情境之下重构中国政策工具研究议程与脉络。

图15(蔡长昆)

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卿菁副教授以“什么决定了法治政府建设绩效?——基于36个城市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为题,梳理了法治政府建设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构建了基于PEST的法治政府建设绩效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指出fsQCA方法能以组态形式,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多因素的组合方式对法治政府建设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解释,以有效弥补现有研究的局限。最后,她提出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和可支配财政收入这三个变量是法治政府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条件,研究显示存在经济-政治引领型、经济-社会推动型、多维联动型等多种条件组态,表明法治政府建设绩效的作用机制是混合的,而非某一方面所能强加推动的。

图16(卿菁)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翁俊芳以“数字技术与政府科层组织的双向互构——基于‘技术-结构-过程’分析范式”为题,将数字技术与科层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数字技术在引入智慧城市后在政治系统内部所发生的复杂互动,提出数字技术与科层组织的互构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指出技术与组织的互构是双向的,以及技术方案的定型可能产生政治系统的技术依赖问题。

图17翁俊芳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琪以“超越非遗保护:非遗治理的概念廓清与再阐释”为题,指出了非遗保护概念主要存在着定义的模糊性、面貌的片面性、测量的悬浮化三方面的局限,进而提出非遗治理对非遗保护概念的突破与超越应以再造国家与民间文化的连接为逻辑起点、参与式治理为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为价值追求。

图18(彭琪)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甘颖博士以创建型治理: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政府运作逻辑的研究为题进行了发言。该研究指出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县级政府越来越倾向于推行试点创新,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型治理这一概念,用以作为乡村振兴过程中地方政府创建行为的合理归纳。

图19(甘颖)

美高梅MGM电子娱乐游戏韩欣雨同学以“赋权、耦合与作用实现:小区治理共同体中业主委员会的参与研究——基于W市的多案例分析为题,依托共同体理论、赋权理论与社会系统理论,从赋权耦合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了业主委员会参与小区治理共同体的基础奠定、参与过程和自身参与作用发挥的实践逻辑,提出在当前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可通过完善对业主委员会的法律支持、拓展委员的履职空间等手段促进业主委员会的有序参与。

图20(韩欣雨)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冷向明教授对下半场发言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此次工作坊体现了中国学者对于中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建构的自觉、兼具多样性和科学性的研究方法论、扎根中国本土的丰富实践以及积极对话的国际视野这四个突出特点,充分说明建构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与知识体系时刻的到来。他期望专家学者们在未来的研究可以更自觉、更扎根、更理论、更国际。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编辑部编辑张书海副教授、梁海伦副教授分别进行总结发言。张书海认为,此次工作坊体现了文献指向的精准性、实践指向的清晰性、理论实践联系的紧密性、研究观点的启发性以及论述逻辑的严密性等特点。他进一步表示,此次工作坊收益颇丰,不仅激发了自己的学术研究热情,而且也增强了其创办期刊的信心。梁海伦表示,此次工作坊将高质量的论文以高效、集成和互动的方式推出来,实现论文生产方式的变革,达到了预期的开办目标。

图22(两位编辑)

最后,美高梅MGM电子娱乐游戏容志教授进行了总结。他再次感谢《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杂志对工作坊的学术支持,以及各位学者的踊跃参与。他把此次深度工作坊的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议题广泛,涉及社会治理、数字公共治理、政策执行、公务员行为、韧性城市、政策工具等公共管理学的多个重要领域;二是问题前沿,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体现了研究的前沿性和前瞻性,都是时代课题和主流问题;三是方法多元,既有规范的理论研究,也有质性与量化的实证研究,还有关于方法论的讨论;四是理论深度,具有理论的穿透性,力图分析现象背后的机理。可以说,这16篇论文共同体现了三个研究旨趣:首先是关注中国场景。作者们深入观察中国实践和经验,并敏锐捕捉到其中的学术问题,因此有着鲜明的本土问题意识;其次是分析中国学理。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分析背后的学理和逻辑,力图提出有解释力的概念和理论;最后是中国方案。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理解问题和提升治理水平的制度和政策建议。总体上说,工作坊促进了学者们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共同体形成,推动学者们以发掘本地特色议题为抓手来思考中国公共管理学基本问题,进而推动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形成,达到了举办工作坊的初衷和目的。同时,学术期刊的深入参与也为学者们的研究和交流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知识合作生成的典范,期待今后有更多优秀学者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并产出更多优秀的成果,共同促进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发展。

供稿、供图:凡预立  罗琳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2019 美高梅·(MGM)电子娱乐游戏-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址:美高梅MGM电子娱乐游戏鄂ICP备05003330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